2010年2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公開征求意見稿)發(fā)布,受到全社會高度關注。從文化角度看,教育()
①決定著社會制度的變化和文化發(fā)展的方向
②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作用
③在人的教化與培養(yǎng)上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
④具有選擇、傳遞、創(chuàng)造文化的重要功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2009年10月1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9年公布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和“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我國羌年等3個項目入選“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前,我國的羌年、剪紙、木偶皮影等民族民間文化幾近“瀕危”。為此,文化部正在實施“中華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這是因為()
①傳統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②傳統文化始終對社會起積極的促進作用
③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與發(fā)展的精神紐帶
④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一項傳統節(jié)日,每到這一天,人們都會通過吃粽子、賽龍舟來紀念屈原,這在世代相傳中基本未變。這說明傳統文化()
①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
②具有鮮明的民族性
③是凝固不變的
④是不會消失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010年5月19日,歷時4天的第六屆中果皮(深圳)文博會終于落下帷幕。舉辦文博會,有助于增強我國的文化競爭力。新形勢下,要提升文化競爭力,就要做到()
①大力發(fā)展科學技術
②大力發(fā)展文化產業(yè)
③繼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傳統文化
④發(fā)展教育事業(yè),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提高勞動者文化素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A.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B.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C.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D.全盤否定,全部拋棄
A.科技進步是人們逐漸拋棄傳統文化的原因之一
B.傳統文化必須得以繼承和發(fā)展
C.傳統文化對維系人間情感起著重要作用
D.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存在矛盾
最新試題
2010年,北京大學宣布成立儒學研究院。儒學研究院的成立對于實現儒學從傳統走向現代,具有重要意義。有人認為:儒學有功于中國,孕育出漢唐盛世。有人認為:儒學危害中國,是落后的罪魁禍首。運用對待傳統文化的態(tài)度的知識,談談我們應如何對待儒學。
2012年6月,商務印書館出版了《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詞典的正文收錄了NBA、BBS、GDP、UFO等239個西文字母開頭的詞語。此舉引起了廣泛的爭論,有的人反對,有的人支持。支持《現代漢語詞典》收錄西文字母詞的人認為:“在對外開放條件下,字母詞的產生有其必然性。應善待字母詞的使用,而非簡單的拒斥?!薄斑x錄字母詞只是對當下語言現實的承認,體現了語言使用的從簡趨勢,適應了社會生活變化的需要。”高二學生小張支持《現代漢語詞典》收錄西文字母詞,請你用文化生活有關知識幫助小張闡明理由。
隨著城鎮(zhèn)化步伐的加快,烙印著時代與民族特色的、既具有古風古貌又有本土特質的古村落古建筑,由于“保護性”開發(fā)遭到破壞而導致衰落甚至消失。專家指出,傳統民居等古建筑之所以成為藝術瑰寶,并不僅僅在于建筑本身,還在于其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在于其一磚一瓦、一梁一柱背后所隱藏的哪些說不完的故事。運用所學文化知識說明,怎樣才能“讓古建筑背后哪些所隱藏的故事”“一直說下去”。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厥滓粋€多世紀以來中華兒女追求中國夢的歷程,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清晰的軌跡: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中國夢的價值支撐。中國傳統文化中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深厚的家國意識和民族情懷等精神特質,在今天仍以自己獨特的魅力,助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推動“中國夢”的實現。運用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為什么能以自己獨特的魅力,助推“中國夢”的實現。
結合材料,運用“傳統文化的繼承”的相關知識談談你對春節(jié)燃放煙花爆竹這種傳統習俗的認識。
14年4月25日,人民日報發(fā)表題為《“零翻譯”何以大行其道》的文章,就外語的使用發(fā)表評論,“保持漢語的純潔性”再度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對此,有人贊成,有人反對。贊成保持漢語純潔性的人認為:如今類似于Wi-Fi、CEO、MBA、PM2.5、HTML、CBD這樣的“零翻譯”外語在報刊等出版物中屢見不鮮,甚至還出現在某些嚴肅的學術期刊里,給相當部分的讀者造成了比較大的理解障礙。外語的過度使用既破壞了漢語言文字的嚴整和和諧,影響了漢語表意功能的發(fā)揮,也消解了中國文化精深而豐富的內涵。因此,應該努力保持漢語的純潔性,以利于傳統文化的延續(xù),維護中華文化的獨立和尊嚴。反對保持漢語純潔性的人認為:現代社會日新月異,新事物層出不窮,漢語也需要擴充,其中也包括學習吸收外國的新鮮語句。如“激光”“坦克”等外語,漢化后通俗易懂;如“X光”“B超”等一些字母詞因簡潔明了而被廣泛使用;如“電腦”“鼠標”等一些符合漢語構詞規(guī)律的意譯詞,已成為漢語基本詞匯的組成部分。語言不僅僅是一種記錄工具,更是一種交流工具,因此它應該與時俱進,“純潔”的語言只能讓我們看懂“古文”,但“不純潔”的語言才能讓我們融入世界,活在現在。你是贊成還是反對保持漢語的純潔性?請運用文化生活有關知識闡明理由。
近年來,“微電影”依托網絡等新興媒體,憑借其“短小精悍”的故事情節(jié),清新樸實的演繹風格,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這表明()①網絡媒體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②科技進步是推動文化發(fā)展的重要因素③文化創(chuàng)新能夠促進文化的發(fā)展和繁榮④網絡文化代表了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其宣傳語是“書寫的文明傳遞,民族的未雨綢繆”。在我們習慣了通過敲擊寫出漢字的同時,試著拿起筆,把它呈現在紙面上,因為它不僅僅是漢字,更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延續(xù)。“書寫的文明傳遞,民族的未雨綢繆”體現了()①民族文化起著決定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wěn)定的作用;②民族文化是維系本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根基,③文字是中華文化的基本載體,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④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紐帶。
運用文化生活的知識,談談你對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請運用“傳統文化的繼承”的知識評析上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