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題

材料一:古代中國是以農立國……山林河川若是破壞了,民眾就被迫流亡,統(tǒng)治者也就統(tǒng)治不下去了。“故為人君而不能謹守其山林、菹澤、草萊,不可以立為天下王。”(《管子·輕重甲》)管仲認為管制山林川澤,保護生物資源,并不是把山林河川澤封禁起來不讓人們利用,而是必須按照規(guī)定的時節(jié)開放,讓人們充分利用其間的生物資源。“茍山之見榮者,謹封而為禁。有動封山者,罪死而不赦,有犯令者,左足入左足斷,右足入右足斷。”(《管子·地數》)“山林雖近,草木雖美,宮室必有度,禁發(fā)必有時。”(《管子·八觀》)管子保護環(huán)境的思想和措施是從發(fā)展經濟、富國強兵的目標出發(fā)的……可見保護環(huán)境必須以法律的手段來實施才可有效。
——摘編自李素平《先秦保護環(huán)境的思想及對治》
材料二:“霧都”“陰霾”“昏暗”等詞在19世紀的英國名著中常常出現”……更令人震驚的是,1952年12月4日……工廠和住戶排出的煙塵和氣體大量在低空聚積,整個城市為濃霧所籠罩,有四千七百多人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大霧之后幾個月,又有八千多人死于非命,這就是著名的“倫敦大霧”事件。
1954年,倫敦市出臺《倫敦城法案(多項賦權)》,控制煙霧排放;1968年修正《清潔空氣法》;1974年出臺《空氣污染控制法》,規(guī)定了工業(yè)燃料里的含硫上限。倫敦市政府還采取了相應的配套措施,鼓勵市民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騎自行車,開辟更多的綠化帶,以及推廣使用清潔能源等。
英國政府對排污行為采取了嚴格的控制措施。例如,《工作場所健康和安全法》等法律規(guī)定,污染工業(yè)必須采取手段,避免將有害氣體排入大氣,否則將面臨嚴厲處罰。另外,倫敦市中心還設立了污染檢測點,警察可攔截有過多排污跡象的汽車對其進行測試,并有權對未通過測試的車主實施罰款。
—一摘編自唐佑安《倫敦治理“霧都”的啟示》
材料三:室外空氣和水污染對中國經濟造成的健康和非健康損失的總和約相當于每年1000億美元(約相當于GDP的5.8%),空氣污染,尤其是大城市的空氣污染導致肺癌、呼吸系統(tǒng)疾病等肺部疾病發(fā)病率上升……水污染正在進一步加劇中國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問題,致使水資源短缺總成本約占GDP的1%……中國對自身面臨的污染挑戰(zhàn)進行這項具有突破性的評估,表現出它對解決問題的決心之大。
——2007年世界銀行和中國政府的合作研究報告《中國環(huán)境污染損失》

根據材料一回答,管仲重視環(huán)境、保護自然的原因和表現分別是什么?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問答題

材料一:由于歐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遠洋貿易的航線,全球貿易和物種交流發(fā)展起來?!Z食作物、牲畜品種、病菌與人類移民也漂洋過海,極大地影響著全世界的各個社會。農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傳播改善了人類的營養(yǎng)狀況,增加了東半球的人口?!罅恳泼窈腿祟惾后w的遷移改變了美洲的社會文化圖景,加速了世界人民的整合。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下)》
材料二:早期的工業(yè)化只在英國、西歐和北美發(fā)生;到了19世紀后期,俄國和日本也開始了工業(yè)化。除了擴展到西歐以外,由于工具、技術、商業(yè)和金融組織的工業(yè)化,以及能夠從農業(yè)社會獲得原材料的交通網絡的建立,整個世界被聯系在了一起。很多自然資源豐富的地區(qū)逐漸成為原料出口地,工業(yè)國的代理控制了與貿易有關的商業(yè)金融組織機構,相應地,原料出口國卻缺少對資源的控制能力。一些國家的市場上充斥著來自工業(yè)國家的廉價制造品,傳統(tǒng)工業(yè)和地方經濟被破壞。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下)》
材料三:冷戰(zhàn)所造成的兩極對峙國際格局和經濟上的兩個平行市場,促使相互對抗的東西方兩大集團都高度地加強各自內部的協調,而這種兩大集團內部的高度協調卻在分割世界的同時又對世界市場的一體化產生直接的影響。
——葉江《大變局—全球化、冷戰(zhàn)與當代國際政治經濟關系》

根據材料三及所學知識,用辯證的觀點概括指出冷戰(zhàn)對整體世界發(fā)展的影響。
2.問答題

材料一:由于歐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遠洋貿易的航線,全球貿易和物種交流發(fā)展起來。……糧食作物、牲畜品種、病菌與人類移民也漂洋過海,極大地影響著全世界的各個社會。農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傳播改善了人類的營養(yǎng)狀況,增加了東半球的人口。……大量移民和人類群體的遷移改變了美洲的社會文化圖景,加速了世界人民的整合。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下)》
材料二:早期的工業(yè)化只在英國、西歐和北美發(fā)生;到了19世紀后期,俄國和日本也開始了工業(yè)化。除了擴展到西歐以外,由于工具、技術、商業(yè)和金融組織的工業(yè)化,以及能夠從農業(yè)社會獲得原材料的交通網絡的建立,整個世界被聯系在了一起。很多自然資源豐富的地區(qū)逐漸成為原料出口地,工業(yè)國的代理控制了與貿易有關的商業(yè)金融組織機構,相應地,原料出口國卻缺少對資源的控制能力。一些國家的市場上充斥著來自工業(yè)國家的廉價制造品,傳統(tǒng)工業(yè)和地方經濟被破壞。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下)》
材料三:冷戰(zhàn)所造成的兩極對峙國際格局和經濟上的兩個平行市場,促使相互對抗的東西方兩大集團都高度地加強各自內部的協調,而這種兩大集團內部的高度協調卻在分割世界的同時又對世界市場的一體化產生直接的影響。
——葉江《大變局—全球化、冷戰(zhàn)與當代國際政治經濟關系》

根據材料二,概要分析19世紀后半期整體世界形成的主要特點,并簡述這一時期工業(yè)革命在全球化進程中發(fā)揮的作用。
3.問答題

材料一:由于歐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遠洋貿易的航線,全球貿易和物種交流發(fā)展起來。……糧食作物、牲畜品種、病菌與人類移民也漂洋過海,極大地影響著全世界的各個社會。農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傳播改善了人類的營養(yǎng)狀況,增加了東半球的人口。……大量移民和人類群體的遷移改變了美洲的社會文化圖景,加速了世界人民的整合。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下)》
材料二:早期的工業(yè)化只在英國、西歐和北美發(fā)生;到了19世紀后期,俄國和日本也開始了工業(yè)化。除了擴展到西歐以外,由于工具、技術、商業(yè)和金融組織的工業(yè)化,以及能夠從農業(yè)社會獲得原材料的交通網絡的建立,整個世界被聯系在了一起。很多自然資源豐富的地區(qū)逐漸成為原料出口地,工業(yè)國的代理控制了與貿易有關的商業(yè)金融組織機構,相應地,原料出口國卻缺少對資源的控制能力。一些國家的市場上充斥著來自工業(yè)國家的廉價制造品,傳統(tǒng)工業(yè)和地方經濟被破壞。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下)》
材料三:冷戰(zhàn)所造成的兩極對峙國際格局和經濟上的兩個平行市場,促使相互對抗的東西方兩大集團都高度地加強各自內部的協調,而這種兩大集團內部的高度協調卻在分割世界的同時又對世界市場的一體化產生直接的影響。
——葉江《大變局—全球化、冷戰(zhàn)與當代國際政治經濟關系》

寫出15—16世紀歐洲航海家“探索世界海洋”的兩條重要航線。根據材料一概括指出新航路的開辟是如何推動全球化進程的。
4.問答題

觀念或視角是認識問題的方法、思維,也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不同的歷史觀或歷史研究視角有助于觀察、認識問題。
材料一:不同時期歐洲人的世界地圖

材料二:18世紀中期,德國哥丁根學派最早提出西歐中心理論。這種歷史觀大肆宣揚西歐白色人種的優(yōu)越,認為西歐的歷史是整個人類普遍的歷史,始終是人類歷史矛盾運動的中心……歐美以外諸地區(qū)、國家和民族的歷史沒有獨立存在的價值。
——摘編自《全球化和全球史》
材料三:英國史學家巴勒克拉夫在1955年最先明確提出“全球史觀”問題。他認為……世界歷史研究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建立全球的歷史觀——即超越民族和地區(qū)的界限理解整個世界的歷史觀,這樣才能拋棄西歐中心論的偏見,公正地評價各個時代和世界各地區(qū)一切民族的建樹。
——摘編自《當代史學主要趨勢》
材料四:胡繩是治中國近代史的大家,1954年2月他發(fā)表影響深遠的《中國近代歷史的分期問題》一文,提出了“三次革命高潮”概念,1997年,他出版了《從鴉片戰(zhàn)爭到五四運動》一書,成為“三次革命高潮”體系的典范之作。

從胡繩歸納的“第二次革命高潮”的特點判斷“第二次革命高潮”由哪兩個事件構成?作者研究歷史事件的視角是什么?依據這一視角對這兩個事件的歷史影響作簡要評價。
5.問答題

觀念或視角是認識問題的方法、思維,也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不同的歷史觀或歷史研究視角有助于觀察、認識問題。
材料一:不同時期歐洲人的世界地圖

材料二:18世紀中期,德國哥丁根學派最早提出西歐中心理論。這種歷史觀大肆宣揚西歐白色人種的優(yōu)越,認為西歐的歷史是整個人類普遍的歷史,始終是人類歷史矛盾運動的中心……歐美以外諸地區(qū)、國家和民族的歷史沒有獨立存在的價值。
——摘編自《全球化和全球史》
材料三:英國史學家巴勒克拉夫在1955年最先明確提出“全球史觀”問題。他認為……世界歷史研究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建立全球的歷史觀——即超越民族和地區(qū)的界限理解整個世界的歷史觀,這樣才能拋棄西歐中心論的偏見,公正地評價各個時代和世界各地區(qū)一切民族的建樹。
——摘編自《當代史學主要趨勢》
材料四:胡繩是治中國近代史的大家,1954年2月他發(fā)表影響深遠的《中國近代歷史的分期問題》一文,提出了“三次革命高潮”概念,1997年,他出版了《從鴉片戰(zhàn)爭到五四運動》一書,成為“三次革命高潮”體系的典范之作。

據材料二,概述“西歐中心論”的內容。材料三中“全球史觀”怎樣突破了“西歐中心論”的偏見?結合時代背景分析西歐中心論產生的原因。

最新試題

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分別回答西歐崛起和美國能主導世界的主要因素。

題型:問答題

材料一從哪些方面體現了歐洲“商業(yè)革命”的內涵;結合所學評價新航路的開辟對人類歷史進程的影響。

題型:問答題

根據材料一舉例說明“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財富的關鍵”。

題型:問答題

據估計,400年間,從非洲運往美洲的黑人不下1500萬人,死于獵奴戰(zhàn)爭和販運途中的黑人,約為此數的5倍,整個奴隸貿易使非洲喪失的人口中,60%是運往美洲而損失和犧牲的。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

題型:單項選擇題

依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一時期中國與世界市場的關系。

題型:問答題

依據材料四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為實現“市場經濟”“與國際接軌”,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政府進行了怎樣的努力?

題型:問答題

凡是不以工業(yè)發(fā)展為基礎的商業(yè)繁榮,是不能持久的;在資本主義世界地位的上升,必須憑借自己雄厚的工業(yè)基礎?!安荒艹志谩钡睦C不包括()

題型:單項選擇題

19世紀末,面對西方列強虎視眈眈,清政府有何對策?其結果如何?

題型:問答題

16世紀,有威尼斯人說,“除了失去自由以外,這大概是威尼斯共和國所聽到的最壞的消息?!薄白顗牡南ⅰ睉撌牵ǎ?/p>

題型:單項選擇題

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來看世界近代史,可能會對l8世紀——l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哪些重大事件評價較高?

題型:問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