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 HI 的光分解反應機理是:
HI + hν→ H + I
H + HI→ H2 + I
I + I + M→ I2 + M
則該反應的量子效率為:()
A.1
B.2
C.4
D.106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可見光(400 - 800nm)及紫外光(150 - 400nm)
B.X射線(5 -10-4nm)
C.遠紅外射線
D.微波及無線電波
A.離子強度I越大,反應速率越大
B.I越大,反應速率越小
C.同號離子間反應,原鹽效應為正
D.電解質(zhì)與中性反應物作用,原鹽效應為負
A.36.9
B.溫度未定,不能比較
C.反應分子數(shù)未知,不能比較
D.相等
理想氣體反應A + BC → [ABC]≠ 產(chǎn)物,若設 Ea為阿累尼烏斯活化能,表示活化絡合物與反應物在標準狀態(tài)下的焓差,則()
A.A
B.B
C.C
D.D
A.ΔrS越負,反應速率越快
B.ΔrH越負,反應速率越快
C.活化能越大,反應速率越快
D.活化能越小,反應速率越快
最新試題
膠體分散體系有巨大的表面及高分散度是熱力學不穩(wěn)定體系,為什么它們又能在一定時期內(nèi)穩(wěn)定存在?
500K時此反應在催化條件下加入1molCO(g)和2molH2(g),如能得到0.1mol的CH3OH(g),此方法就有實用價值。試計算該催化反應在多大的總壓下進行,才能得到0.1mol的CH3OH(g)?
關于一級反應的特點,以下敘述錯誤的是()。
分散度很高的細小固體顆粒的熔點比普通晶體熔點要高些、低些、還是一樣?為什么會有過冷液體不凝固的現(xiàn)象?
試判斷標準態(tài),500K時,該反應的方向。(ΔCp.m =0)
夏季有時久旱無雨,甚至天空有烏云仍不下雨。從表面化學的觀點來看其原因是()。
加浮石防止暴沸的原理是浮石多孔內(nèi)有較大氣泡,加熱時不致形成過熱液體。
0.1mol·dm-3NaOH的電導率為2.21S·m-1,加入等體積的0.1mol·dm-3HCl后,電導率降為0.56S·m-1,再加入與上次相同體積的0.1mol·dm-3HCl時,電導率增加為1.70S·m-1,試計算:(1)NaOH的摩爾電導率;(2)NaCl的摩爾電導率;(3)HCl的摩爾電導率;(4)H3O+和OH-的摩爾離子電導率之和。
分散系靜置時,成半固體狀態(tài),振搖時成流體,這屬于()。
設有一級反應2A→2B+C,在325秒鐘后完成35%,(a)求算此反應的反應速率常數(shù)kA;(b)求算此反應完成90%所需要的時間;(c)求此反應的t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