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鄭和七下西洋,祈“和順萬方,共享太平之?!保瑫r進行不以盈利為目的的朝貢貿易;林則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孫中山考察各國興衰,指出“國之盛衰強弱,常在海而不在陸”。 早期西方海上列強通過殖民擴張和掠奪性貿易爭奪海外市場和資源,大力開發(fā)和經營海洋。美國海權論創(chuàng)始人馬漢指出:“所有帝國的興衰,決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中國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張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最近,中國領導人又提出攜手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霸谖覀兩娴倪@個星球上,一條蔚藍色的彩帶,穿越歷史滄桑,連通四面八方,傳遞和諧情誼,承載時代重任,托舉偉大夢想——這就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strong class="w672">根據材料所給的信息,請你運用中華文化的包容性的知識,就樹立正確的海洋意識提出建議。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5.問答題第41屆世界博覽會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間,在中國上海市舉行。某校高二(1)班學生舉行了以“走進世博、聚焦山東”為主體的探究活動。同學們通過查閱、上網等途徑收集資料,組織課堂討論,發(fā)表看法。 甲同學:上海世博會是文化世博。中國館的建筑設計凸顯漢字、京劇、中國紅和水墨畫等中國元素,整體布局體現了中國文化悠久的“和諧”思想;國家館館內用高科技手段向觀眾展現四大發(fā)明、《清明上河圖》等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精華;山東館的外形,體現“海岱交融”的自然與文化特色。外觀以大海的浪涌為頂,以泰山為主視角,形成“青山連綿不絕,綠水長流不斷”的文化意境。在一片層層上涌的流線形海浪中,五岳之泰山拔地而起,形象地詮釋“齊魯青未了”的主題。 同學乙:山東省文化資源豐富,文化底蘊厚重.儒家文化是自己最大的文化資源優(yōu)勢。儒家文化在中華民族的文明發(fā)展中曾擔負了代表民族文化主體的責任,是民族之根,國家之魂。時至今日,它仍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民族的精神世界,成為我們走向未來的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寶庫。作為儒家文化的發(fā)祥地,山東人正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在傳統(tǒng)與現代之間做好文化的嫁接和傳承,讓儒家文化這一人類文化遺產得以弘揚、延續(xù)和發(fā)展,增強山東的文化軟實力和文化競爭力。根據乙同學的發(fā)言,結合傳統(tǒng)文化的特點,說明弘揚儒學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