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進入近代以來,各國的孤立狀態(tài)逐漸被打破,各國之間的經(jīng)濟貿易來往不斷擴大、日益頻繁。
材料一:1524年,有西班牙人這樣說:“以前我們在世界的邊緣,現(xiàn)在在它的中央了,這給我們的命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改變。”
——《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19世紀上半期,一個政論家的描述:________已經(jīng)被分配承擔為她的姐妹國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海洋彼岸的親人將用我們的船只從密西西比河流域給我們運來他們種植的棉花;俄羅斯將為我們的工廠和作坊貢獻它的大麻、亞麻和鐵礦石。我們熟練的機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機器,把這些原料織成精美的布匹,銷往各國?!覀兊拇粷M載著原料歸來,又將滿載著制成品返回地球的各個角落。
材料三:1900年,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貿易中所占的比重為:英國l9%,美國12%,德國l3%,法國17%。從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業(yè)制成品的貿易額都增加了兩倍多。這說明發(fā)達國家和初級產(chǎn)品生產(chǎn)國家之間的國際分工以及世界各國之間的相互依賴程度都加強了。
材料四:世界貿易總額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最新試題
材料一新航路開辟航線圖中線路1、線路2的開辟者分別是誰?他們的活動給歐洲和亞非美洲分別帶來什么重大影響?新航路的開辟對世界市場有何影響?
在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過程中,主要的促進因素應包括()①殖民活動的拓展②工業(yè)革命的進行③國際貿易的擴展④交通運輸?shù)倪M步
根據(jù)上述材料,分析馬漢提出“應積極、有效地對長江流域施加影響”的理由。
19世紀末,面對西方列強虎視眈眈,清政府有何對策?其結果如何?
1500年,歐洲航海家卡布拉爾率遠征隊準備東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沖擊下離開了航道,結果漂流到南美洲東部,他登陸后宣布該地為本國領地,這位航海家應屬于()
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評價新航路開辟。
結合兩次工業(yè)革命的影響論證材料二的觀點。
從國際貿易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歷史考察,對外貿易政策可歸納為自由貿易政策和保護貿易政策兩大類型。下列有關兩種貿易政策的說法正確的是()
綜合上述材料的觀點,分析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對19世紀40——60年代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影響。
美洲印第安人后裔認為新航路開辟給他們帶來的是“苦難”,主要是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