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鴉片戰(zhàn)爭到五四運動,中華民族歷經磨難,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探索與抗爭,終于使苦難的中國望見曙光。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4分)
材料一《天朝田畝制度》封面
材料二“對于許多未經過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義是常被低估的,這并不足怪,因為他們沒有看到推翻幾千年因襲下來的專制政體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br />
——林伯渠
材料三“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無所逃于天地之間?!薄逗幽铣淌线z書》
五四運動前,陳獨秀說:“君主也是一種偶像,他本身并沒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眾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夠號令全國,稱作元首;一旦亡了國,象此時清朝皇帝溥儀,俄羅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尋常人還要可憐。這等亡國的君主,好象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拋在糞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眾的地方呢?”
——陳獨秀《偶像破壞論》
材料四“皇帝,該算是至高無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還有什么陳腐的東西不可以懷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閘門一經打開,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騰向前,不可阻擋了。盡管辛亥革命后,一時看來政治形勢還十分險惡,但人們又大膽地尋求新的救中國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聲一響和中國工人階級力量的發(fā)展,不久便迎來了五四運動,開始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沒有辛亥革命,就沒有五四運動。”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最新試題
圖二、五這二幅圖所反映出的兩支軍隊的最終建國理想分別是什么?
分別指出材料一、二和材料三所反映的運動失敗的主觀原因。
請結合19世紀末至20世紀20年代初的相關史實(至少兩個實例),論證材料三中“在‘接踵而來外力沖擊’下中國社會內部‘迂回曲折的推陳出新’?!钡挠^點。
對太平天國政權性質問題爭議較多,其中有論點是太平天國都天京之后,建立的就是一個封建政權請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證。
你如何看待梁啟超對李鴻章的評價?(15分)
據(jù)材料四、五概括新時期民主法制建設的主要成就。(2分)
根據(jù)圖四、五提供的信息,說明中國革命斗爭的對象分別是誰?
在國共十年對峙時期,中共找到的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抗戰(zhàn)時期中共始終堅持了什么抗戰(zhàn)路線?抗戰(zhàn)相持階段中共在華北地區(qū)取得了什么戰(zhàn)役的勝利?
概述梁啟超對李鴻章的評價。(8分)
據(jù)材料一歸納洪仁玕的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