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題

材料一:史學界大部分學者認為,l500年前后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推動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人類歷史由此開始了近代化進程。
材料二:近代與古代的根本區(qū)別,在于它開啟了人類歷史的現代化進程,……現代化涵義甚廣,內容頗豐……滲透到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等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并引起了相應的深刻變化。
材料三:19世紀最后30年,出現了近代社會的第二次現代化浪潮。作為這次現代化浪潮的結果,形成了現代意義的經濟模式……。在現代意義的經濟模式基礎上,現代意義上的政治模式趨于成熟。

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現代化引起了人類社會哪些深刻變化?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2.問答題

材料一:1904年,清政府頒布《奏定中學堂章程》。該章程強調中國史“當專講歷代帝王之事,陳述本朝列圣之善政德澤,暨中國百年以內之大事;次則講古今忠良賢哲之事跡,以及學術、技藝之隆替,武備之弛張,政治之沿革,農、工、商業(yè)之進境,風俗之變遷等事”。
材料二:1956年新中國頒布了《初級中學世界歷史教學大綱(草案)》。大綱認為:
第一,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過程就是五種社會形態(tài)的更替過程,因此,按五種社會形態(tài)劃分歷史發(fā)展階段,安排章節(jié)內容。
第二,“階級斗爭是人類歷史前進的主要動力”,為此,大綱以階級斗爭的重大事件為“社會制度改變”的轉折點。
第三,突出蘇聯(lián)的歷史,其第九部分“現代——社會主義的勝利和資本主義總危機”,可以說是蘇聯(lián)史的縮編。
材料三:2011年版歷史課程標準在世界史部分構建了這樣一個體系:
一條主線:人類歷史從分散到整體發(fā)展。
兩個方向:人類歷史可從縱向、橫向進行研究??v向系統(tǒng)以時間為序,橫向系統(tǒng)反映地域之間的關系。在此過程中,世界市場的形成和擴大至關重要。
三個階段:將世界歷史劃分為古代、近代、現代三個階段,勾勒從分散到整體發(fā)展的過程。

2011年版課程標準體現了怎樣的史觀?據此史觀,世界近代史和現代史的起點時間和代表事件應該分別是什么?簡析其主要依據。
3.問答題

材料一:1904年,清政府頒布《奏定中學堂章程》。該章程強調中國史“當專講歷代帝王之事,陳述本朝列圣之善政德澤,暨中國百年以內之大事;次則講古今忠良賢哲之事跡,以及學術、技藝之隆替,武備之弛張,政治之沿革,農、工、商業(yè)之進境,風俗之變遷等事”。
材料二:1956年新中國頒布了《初級中學世界歷史教學大綱(草案)》。大綱認為:
第一,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過程就是五種社會形態(tài)的更替過程,因此,按五種社會形態(tài)劃分歷史發(fā)展階段,安排章節(jié)內容。
第二,“階級斗爭是人類歷史前進的主要動力”,為此,大綱以階級斗爭的重大事件為“社會制度改變”的轉折點。
第三,突出蘇聯(lián)的歷史,其第九部分“現代——社會主義的勝利和資本主義總危機”,可以說是蘇聯(lián)史的縮編。
材料三:2011年版歷史課程標準在世界史部分構建了這樣一個體系:
一條主線:人類歷史從分散到整體發(fā)展。
兩個方向:人類歷史可從縱向、橫向進行研究??v向系統(tǒng)以時間為序,橫向系統(tǒng)反映地域之間的關系。在此過程中,世界市場的形成和擴大至關重要。
三個階段:將世界歷史劃分為古代、近代、現代三個階段,勾勒從分散到整體發(fā)展的過程。

新中國的歷史教育體現了怎樣的史觀?試析新中國形成這種史觀的原因。
4.問答題

材料一:1904年,清政府頒布《奏定中學堂章程》。該章程強調中國史“當專講歷代帝王之事,陳述本朝列圣之善政德澤,暨中國百年以內之大事;次則講古今忠良賢哲之事跡,以及學術、技藝之隆替,武備之弛張,政治之沿革,農、工、商業(yè)之進境,風俗之變遷等事”。
材料二:1956年新中國頒布了《初級中學世界歷史教學大綱(草案)》。大綱認為:
第一,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過程就是五種社會形態(tài)的更替過程,因此,按五種社會形態(tài)劃分歷史發(fā)展階段,安排章節(jié)內容。
第二,“階級斗爭是人類歷史前進的主要動力”,為此,大綱以階級斗爭的重大事件為“社會制度改變”的轉折點。
第三,突出蘇聯(lián)的歷史,其第九部分“現代——社會主義的勝利和資本主義總危機”,可以說是蘇聯(lián)史的縮編。
材料三:2011年版歷史課程標準在世界史部分構建了這樣一個體系:
一條主線:人類歷史從分散到整體發(fā)展。
兩個方向:人類歷史可從縱向、橫向進行研究??v向系統(tǒng)以時間為序,橫向系統(tǒng)反映地域之間的關系。在此過程中,世界市場的形成和擴大至關重要。
三個階段:將世界歷史劃分為古代、近代、現代三個階段,勾勒從分散到整體發(fā)展的過程。

依據材料概括《奏定中學堂章程》體現的歷史教育特點。
5.問答題

材料一:西方史學界在20世紀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歐中心論”的世界歷史編纂潮流,使世界歷史的編纂學在總體上進入了全球文明史?!叭蚴酚^”的基本特征是:將人類社會的歷史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各個相互影響的活動范圍在這個發(fā)展進程中愈來愈擴大,各民族的原始閉關自守狀態(tài)則由于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發(fā)地發(fā)展起來的各民族之間的分工而消滅得愈來愈徹底,歷史也就在愈來愈大的程度上成為全世界的歷史。”
材料二:20世紀80年以來,我國有些學者提出“現代化史觀”。主張“從宏觀歷史學的角度,現代化作為一個全球性大轉變的過程,從傳統(tǒng)農業(yè)社會向現代化工業(yè)社會轉變的大過程,進行整體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
材料三:現代化主要有兩種途徑:一種是原發(fā)型,指的是西歐和北美(德國例外),主要是內部因素,積累,自發(fā)轉變;一種是傳導型,大多數國家都是,主要不是內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應和學習。
——楊寧一《現代化理論》
材料四:在最近兩個世紀,隨著更多的國家進行工業(yè)化,工業(yè)生產的規(guī)模加大,污染量已急劇增加,而越來越多地使用復雜的人工化學品,污染也變得更加危險。污染的后果已從工廠的鄰近地區(qū),通過跨國污染如酸雨,使有毒物質擴展到世界上最遙遠的地區(qū)。
——克萊夫·龐廷《綠色世界史——環(huán)境與偉大文明的衰落》

根據材料四的作者是否贊同現代化?請結合材料與所學知識說明理由。

最新試題

據估計,400年間,從非洲運往美洲的黑人不下1500萬人,死于獵奴戰(zhàn)爭和販運途中的黑人,約為此數的5倍,整個奴隸貿易使非洲喪失的人口中,60%是運往美洲而損失和犧牲的。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

題型:單項選擇題

英國某經濟學家認為1550—1560年是近代編年史上,從未存在過對商人、投機者和暴發(fā)戶來說如此持久,如此可貴的良機。當時英國人把握良機的方式有()①價格革命②圈地運動③殖民掠奪④商業(yè)戰(zhàn)爭

題型:單項選擇題

馬克思說:“美洲的發(fā)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天地?!睂Υ?,理解正確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依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一時期中國與世界市場的關系。

題型:問答題

18-19世紀的歐洲流行這樣的說法:“Steam叔叔是英國人”(Steam此處既是人名又是蒸汽機的意思)。英國率先興起工業(yè)革命的條件有哪些?這次工業(yè)革命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fā)展又有何影響?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中哪些新的重大發(fā)明應用使世界變得越來越小、促使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題型:問答題

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評價新航路開辟。

題型:問答題

“現代金融市場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線條勾勒,那就是從以佛羅倫薩等獨立城市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發(fā)展到以阿姆斯特丹為中心的‘荷蘭金融’,然后發(fā)展到以倫敦為中心的‘英國金融’,最后到達以紐約華爾街為中心的‘美國金融’?!毕铝嘘P于各時期金融中心形成的因果關系表述正確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從國際貿易產生和發(fā)展的歷史考察,對外貿易政策可歸納為自由貿易政策和保護貿易政策兩大類型。下列有關兩種貿易政策的說法正確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有學者稱“哥倫布發(fā)現新大陸”為“哥倫布大交換”,認為哥倫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陸,是舊大陸與新大陸之間聯(lián)系的開始,也是一件關于生物、農作物、人種、文化、傳染病以及觀念在東半球與西半球之間的一場引人注目的大轉換。從這個角度來看,下列哪項不是哥倫布“發(fā)現新大陸”給美洲帶來的影響()

題型:單項選擇題

凡是不以工業(yè)發(fā)展為基礎的商業(yè)繁榮,是不能持久的;在資本主義世界地位的上升,必須憑借自己雄厚的工業(yè)基礎?!安荒艹志谩钡睦C不包括()

題型:單項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