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事先經過縝密的籌劃,不是偶發(fā)和隨機的
B.數學課不同于數學活動
C.是面向全體幼兒的一種活動
D.內容是專項指向數學的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能正確點數10以內物體并說出總數
B.會10以內數倒數、接數
C.知道10以內相鄰兩個數的多1、少1關系
D.能不受物體的大小、形狀或排列等的影響,正確判斷10以內物體數量
A.同數異長
B.同數異位
C.同數異形
D.異數等長
A.集中分段教學法
B.直觀教具講清序數含義
C.教幼兒用計數的方法確定序數
D.向幼兒說明確定序數的方向
E.通過操作和游戲活動進行練習
A.幼兒探索
B.指導探索
C.歸納探索結果
D.共同探討規(guī)律
A.反復運動計數,鞏固對數的實際含義的理解
B.相鄰兩個數之間的轉換揭示和突出了自然數列的本質關系
C.促進幼兒思維可逆性和相對性的發(fā)展
D.為大班學習三個相鄰數之間的關系做充分準備
最新試題
3-4歲的幼兒會把看似圓圓的東西稱作圓,直到五六歲以后才慢慢地對形體進行精細感知。
3歲左右的兒童沒有包含觀念,例如他們最初計數一組物體的數量時,說不出總數。
行為檢核的觀察方法實施起來較為困難,教師只可以對一名幼兒進行觀察和記錄。
小班幼兒集合概念發(fā)展水平中,已經能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不同類物體或圓點的多少(10個以內)。
滲透性數學教育活動是指除專門的數學教育活動以外,滲透在其他教育活動和幼兒生活中的數學教育活動。
等分教育活動以平面圖形為主,學習二等分是基礎,可以在二等分的基礎上學習和領會四等分的方法。
幼兒更傾向于選擇結構相對簡單的食物材料作為活動材料,并且以此類材料能引發(fā)大量的數學學習契機。
幼兒對幾何圖形的配對指:幼兒能用正確的約定名稱,說出相應幾何形體的名稱。
3~4歲的幼兒逐漸進入集合的元素感知階段,即能準確感知集合及其元素了。
中班幼兒已經能初步理解平面圖形間的簡單關系,并能對10種平面圖形或實物進行組合拼搭和分類。